返回
58hv
搜索

“春捂”到底该“捂”哪儿?“捂”到什么时候?

导读春天到了气温渐渐升高但冷空气却时不时地杀个回马枪气温忽高忽低俗话说“春捂秋冻”“春捂”到底该怎么“捂”?一起了解~为什么要“春捂”?从中医养生角度讲,......

春天到了

气温渐渐升高

但冷空气却时不时地杀个回马枪

气温忽高忽低

俗话说“春捂秋冻”

“春捂”到底该怎么“捂”?

一起了解~

为什么要“春捂”?

从中医养生角度讲,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捂”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更好地保护身体的阳气。

从气温角度讲,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使身体受寒诱发疾病。



到底该“捂”哪儿?

“春捂”并不只是“多穿衣服”,“捂”的位置也很重要,“春捂”到底该“捂”哪儿?

捂颈项

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专家建议,外出时戴围巾或帽子有效避寒保暖。

捂腹

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肚脐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捂膝足

都说“寒从脚下生”,膝足部保暖也尤为重要。“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



这些人群更要“捂”

胃病患者

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这类人群需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

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

关节病患者

大部分的关节疾病复发都和受寒有一定的关系。

而在初春这个气温变化无常的时候,关节病患者更要注意保护好全身重要关节,避免寒气侵入。

哮喘

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最好减少出门,必须出门时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冠心病患者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意思是说寒冷刺激会使得血管发生收缩、痉挛,血液流动不畅,同时增加心脏负担,从而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所以,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此时需做好前胸及后背的保暖工作。

此外还需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脑血管病患者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尤其是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何时可以不再“捂”?

盲目“捂”不可取,何时可以不再“捂”呢?专家介绍,“捂”讲究“815”原则。当昼夜温差处在8℃以上时需要“捂”;当气温连续几天保持在15℃以上时就不需要“捂”了。

来源:人民网科普、养生中国、生命时报

声明: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相关内容

养猫到底好不好,用“科学依据”说服你,并不是忽悠你! 养猫人到底需不需要家中常备猫笼呢? 养一只黑猫,到底是怎样的体验? 元尊中夭夭的魅力到底有多可怕?江湖我夭姐,男女皆通吃 你吸过猫吗?吸猫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什么时候,你觉得人心还不如一条狗 二哈到底能蠢成什么样子?一要瓶矿泉水就摆平二哈的“撒手没” 两岁萌娃张嘴说话:妈!我跟这只猫到底谁才是你亲生的! 马自达,叛逆到底 都是顶级算力 到底如何区分 高通骁龙8155 地平线征程3芯片
再熬2周,四大生肖大显身手,福气满满,有钱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