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8hv
搜索

2023车市十问:国补退出 油价波动,回暖复苏能否如期到来?

导读随着春节假期渐入尾声,2023年的中国车市又逐渐回到了正轨。新年新气象,业内外都对2023年中国车市的回暖充满期待,不过新年伊始,仍有不少问题仍然需要提前正视......

随着春节假期渐入尾声,2023年的中国车市又逐渐回到了正轨。新年新气象,业内外都对2023年中国车市的回暖充满期待,不过新年伊始,仍有不少问题仍然需要提前正视。


第一问

国补退出,新能源涨价还是降价?

随着延续了13年的新能源国补于2022年年底退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式步入完全市场化的新阶段。

与2022年初国补退坡,各大车企“清一色”开启涨价模式不同,2023年国补退出后,虽然比亚迪、奇瑞新能源、哪吒、广汽埃安、零跑、长安深蓝、一汽-大众等多个汽车品牌,纷纷宣布涨价,但诸如特斯拉、AITO问界及小鹏汽车等车企却反其道而行之下调价格,且下调幅度较大,特斯拉最高降幅达4.8万,小鹏最高降幅达3.6万,AITO问界降幅最高也达到了3万。

第二问

油价波动,燃油车还有希望吗?

相比于2021年来说,202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最终的价格涨幅并不大,但持续的波动仍然间接对燃油车的消费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022年,由于上涨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叠加新能源购置税和补贴的诱导及疫情导致部分车企生产停摆的影响,上半年燃油车的消费极其不容乐观。

好在2022年6月1日起实施的部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颓势。2023年,油价仍在持续波动,叠加购税减半补贴的退出,燃油车的消费仍然不容乐观。


第三问

一季度车市会好过吗?

2023年,疫情防控政策的宽松化将极大推动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供应生产回暖,但2023年也是新能源汽车挥别国补的第一年,在国补退出、油价波动,芯片紧缺仍未得到缓解,原材料成本还始终处于高位的多重挑战下,2023年中国汽车的消费能否如期回暖仍然充满较大的不确定性。

特别受国补退出的影响,2022年已有多家车企宣布2023年将涨价,刺激了部分订单的提前释放,另外叠加春节假期的影响,2023年一季度的车市销量或大概率将同比下滑。

第四问

电池原材料会降价吗?

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否再创新的高光,电池原材料成本能否得到控制非常关键。

拿动力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碳酸锂的价格举例,从2020年到2022年,碳酸锂的价格从不足5万元/吨,飙升到了60万元/吨。

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带来的压力,不断向中下游的OEM和终端消费群体渗透。2023年如果电池原材料成本再度疯涨,这无疑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再次带来一场大考。


第五问

中国品牌份额还会上涨吗?

2022年,中国自主品牌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碾压合资,而且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22年中国品牌的份额也不断突破,从此前不足四成,到如今已经占据整个乘用车市场半壁江山。

目前,在新能源市场上,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已远远超过合资品牌。所以,如果中国品牌想要继续提高市占率,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然而国补的退出以及原材料成本,仍然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挑战。

第六问

合资品牌电动化会崛起吗?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主流合资品牌及合资豪华品牌的电动化发展普遍都不太乐观。

无论是日产、本田、丰田,还是BBA,在纯电动汽车市场上的销量,相比于同级别自主品牌而言均较为落后,唯有南北大众的ID.系列2023年成绩尚且可观。

2023年,多家合资车企都有投放全新纯电动汽车的计划,不过能否在性价比上赶超自主品牌,仍需暂时画上一个问号。


第七问

车企们能否按时完成年目标?

2022年,由于多重因素和挑战的影响,除了比亚迪、广汽丰田等车企之外,大部分车企均未按时完成年目标,多数车企年目标完成率还不足80%。

近段时间以来,2023年多家车企也陆续公布了新一年的目标。其中,比亚迪将冲击400万,东风公司将挑战350万,长安汽车冲击280万,广汽将挑战267万,吉利汽车仍将挑战165万……相比于2022年来说,大部分车企的年目标均为增长。

第八问

还有哪些品牌会被淘汰?

转型变革不断加剧着行业的挑战,2022年就有广汽讴歌以及广汽菲克纷纷宣告退市。

除了传统燃油车企之外,曾经在新势力阵营中跻身头部的威马汽车也越发边缘化。

2023年开始,威马便被Apollo收购,大部分城市的线下门店也陆续关闭。与此同时,威马还上调了车型的售价,让本就糟糕的销量更是“雪上加霜”。随着竞争的加剧,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讴歌、Jeep、威马们不是第一个被淘汰的,但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第九问

海外市场会好吗?

2022年中国汽车出海军团越来越强大。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同比增长54.4%至311.1万辆。除了外资品牌特斯拉之外,中国自主品牌的出口量不容小觑。

2022年,包括比亚迪、蔚来、长城魏牌及奇瑞汽车等车企都开启了欧洲市场的布局,随着渠道的建设和完善,这些中国品牌的海外市场销量有望迎来新局面。

不过,由于国际局势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且西方国家限电、资源匮乏,也是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

第十问

消费刺激补贴会“出手”吗?

由于2023年中国车市仍然存在较多的挑战,此前在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的时候,业内就有声音呼吁继续延续该补贴,来刺激汽车消费。

尽管该建议还尚未得到回应,但为了逐渐助力市场摆脱补贴依赖症,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和地方“出手”,出台了多项消费补贴政策,最长的时间可延续到今年3月份截止。如果二季度开始,消费仍不理想,或许消费刺激补贴政策还将再次出手。

红点观察

摆在中国车市面前的挑战还有很多,在期待中保持理性和冷静,或许才是中国车市以及大一批汽车人们最重要的事情。

End.


声明: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相关内容

“宝可梦”卡牌2023北京大师赛成功举办 2023宠爱日|万“粽”一心总动员,同舟共济创佳绩 2023中秋节宠物专属月饼开始预售啦!~ 2023中秋节宠物专属月饼开始发售啦!~ 2023游茶对接会第四站(上海站) 报名正式开启 2023征途嘉年华圆满收官,流水突破7亿《原始征途》下步怎么走? 2023上半年PS5游戏体积TOP5:第一名近150G! 魔霸新锐 2023 新一轮预约,9999 元持平首发 魅族 2023 新年礼盒公布!以热爱之名,与你一起迈向无界 驭冰雪 驭自由 2023一汽奥迪冰雪体验 驭电黑河
再熬2周,四大生肖大显身手,福气满满,有钱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