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8hv
搜索

龙口路——从溪水叮咚到庭院深深

导读走进龙口路已是深秋,马路和庭院里高大的树木染上艳丽的色彩。上午的阳光斜照,树上每片叶子黄绿斑驳,发出亮丽的霞光;爬墙虎像花地毯披在墙上,每片叶子在风中......

走进龙口路已是深秋,马路和庭院里高大的树木染上艳丽的色彩。上午的阳光斜照,树上每片叶子黄绿斑驳,发出亮丽的霞光;爬墙虎像花地毯披在墙上,每片叶子在风中旋转,打着自己的旗语,让人看得魂牵梦绕。

要不是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还以为走进一个公园的长廊。新老楼房交错,高低错落有致,有一种看山连绵起伏的感觉。

这条路,始建于德占时期。修龙山路时在现在小公园处修了挡水坝,夏日暴雨,山洪只能向东倾斜,经龙江路进入掖县路大沟,流入青岛河。但也有溪流进入龙口路原址,加之西面小丘陵(现龙口支路)的流水汇集,就有山溪叮咚,流水哗哗,如琴似絃,一路弹奏,进入青岛河的自然景观。

秋冬干枯,杂草丛生,灌木郁郁,乱石交错。为了打通青岛口与上青岛村(迎宾馆一带)的交通,建了一条叫阿里拉街(青岛回归后改名龙口路),并在青岛河架了一座石桥,桥南是鱼山路,桥北就是龙口路。



仔细观察,这是一条东西交汇的一条路。西面广西路、湖南路,东面龙华路、黄县路、张店路、龙江路等都是起止这条路,这条交通要道之功能是不言而喻的。西面是欧人区,东面多住有钱的商人或是大学高级知识分子。当然也不乏政府职员和高官。

1933年,在龙江路西侧,靠广西路修了一个东方市场。其规模比较大,有南、东、北三个门,进出方便;货物齐全,有百货店、文具店、杂货店、蔬菜店、书店、照相馆、饭店、咖啡室等80余家。方便附近居民购物和生活。

《冯沅君传》记载,鱼山路26号甲,是山东大学第一公寓,1947年陆侃如和冯沅君夫妇入住这里。“每天早晨,两人去百步之遥的东方市场吃早点,相伴着去上班,结伴回家,夫妻形影不离。”可见这里成为山大师生的主要生活消费之地。



东方市场对面,曾是一片树林。是洋车夫候客的集中地。1935至1937年,老舍先生住在黄县路12号,离此很近,老舍先生经常与洋车夫交朋友,聊天,对老舍先生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素材。现在东方市场已荡然无存,只有几株古老法国梧桐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史料显示,龙口路1号,是原伪市长赵琪的官邸。赵琪(1882——1957),字,瑞泉。德华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回国后任胶澳总督府翻译,后任北洋政府外交顾问、两湖巡阅署顾问、交通部恣议等。青岛回归后,任胶澳商埠局总办(相当市长)。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赵琪历任青岛治安维持会会长、青岛特别公署伪市长兼华北政委会委员。1946年,被国民党北平市政府以汉奸罪逮捕,北平解放后被释放。1957年因病去世。平心而论,赵琪虽然做过汉奸,为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但也做过有益的工作,比如,他曾主持编纂《胶澳志》;参与青岛回归的外交谈判工作等。



不过,现在的龙江路1号,是工商银行储蓄所,一看就是解放后新盖的平房。那么原来的1号在哪里?过了龙江路1号是一条街,很短,靠1号这面没有楼房;对面11号是一座二层洋楼,米黄色的墙皮,红瓦,门口一颗大树高过楼房,像华盖为整个楼房遮风挡雨,庭院幽静而杂乱。

拐角是13号,也是一座二层楼房,但不是很气派,现在是一家律师事务所和饭店。赵琪的旧居是不是这两座楼房当中之一,不得而知。

龙江路1号的斜对面是东方饭店,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1990年开业。楼高17层,建筑面积3万平米。其原址是一溜平房,记忆中是红砖红瓦,也叫东方饭店。有关部门拆除原东方饭店和东方菜市部分房子建造这座高楼。90年代生意还红火,但如今门前零落车马稀,大鸡肋的味道。此楼很不被青岛史学界看好,它的矗立,破坏了老青岛的格局。



龙口路21、23号是聚义合钱庄主人旧居。聚义合钱庄,系山东莱州人王德聚,王聚义、王聚合三兄弟在保定路5号开的一家钱庄。字号从三兄弟中各取一个字,组成“聚义合”钱庄。于1928年2月开业,王德聚任经理,王聚合任副经理,由于经营有方,事业发展很大,涉及多个领域。也是青岛富有者之一。王家喜欢藏书,建有“崇德堂”藏书号。解放后,部分藏书捐献给青岛市图书馆。为青岛文化事业建设做出一分贡献。



漫步在龙口路上,无意间就发现一座座楼院,庭院深深,侯门如海;也有90年代新盖的五六层高楼,诸如,25号、36号甲、38号等新楼突兀崛起,新旧搭配,既沧桑又新颖,看得我五味杂陈。不过依然保持红瓦绿树,没有破坏青岛的特色。

过了张店路口是平房,院内曾经是一个农贸市场,门口就是214车站。十年前在东部上班,每每下班,就到小市场下车买菜,出来就坐214车回家,很是方便。不知何因取消了,代之临街门头林立的饭店、小超市、房介、水果摊等,看着就眼花缭乱。

正在沉思,一抬头眼前一亮,一座楼房全被爬墙虎包裹,看不见窗户,只见两个烟筒披着蓑衣高高站立,似乎在瞭望海天一色。深秋,爬墙虎叶子被染成黄绿间杂,似穿一套连衣花裙子。走前细看,是36号。我在楼前凝视良久,有一种神秘感袭上心头。



往前走,在绿树、冬青掩映中赫然坐落一座三层楼房,龙江路40号华岗故居。市政府立的文化名人故居黑牌写着:华岗(193——1972)浙江龙游人,史学家、教育家1951至1955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创办《文史哲》,兼任社长。著有《辨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大纲》等著作。对于华岗的功过是非,笔者无意评论。但他在青岛人的心目中,却竖起一座高高的丰碑。



其实,马路就是城市的血管,不管楼房如何变迁,只要马路畅通,城市就生动活泼。龙江路从一条山沟变成一条交通要道,要多少人付出智慧和汗水。曾经居住在这条马路的文化名人,也为青岛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青春。

首发微信公众号《青岛故事》作者:侯修圃

声明: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相关内容

龙口路——从溪水叮咚到庭院深深 叮咚~天津早春赏花新版攻略出炉,这些公园值得遛儿! 叮咚买菜去年第四季度实现全面盈利,“疫情红利”褪去后方向在哪 叮咚买菜股价两日反弹40%,但生鲜电商仍未走出亏损困境
再熬2周,四大生肖大显身手,福气满满,有钱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