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58hv
搜索

江城夜话

2023-06-25江城夜话

导读原创 王琼辉我爱刀削面是在宜昌葛洲坝工作时,在工地有个职工食堂,晚上11时专门供应上中夜班和晚夜班的工人,别的夜宵品种不说,王晋昌师傅的刀削面特别受欢迎......

原创 王琼辉

我爱刀削面是在宜昌葛洲坝工作时,在工地有个职工食堂,晚上11时专门供应上中夜班和晚夜班的工人,别的夜宵品种不说,王晋昌师傅的刀削面特别受欢迎。那时,凭饭票三毛钱一碗,所以大家给王师傅起个外号叫“王三毛”。

他约莫五十多岁,一口的山西话,个子不高,头有些头顶,头上盖一个毛巾,毛巾上放面团,左右两手握着刀片,他工艺精湛,刀功熟练准确,顾客现要现削,其面像跳水动作一样跃入锅内,甚为奇妙。每分钟能削出200根以上,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令人眼花缭乱。



网络图片

所以,人们说:“吃刀削面是饱口福,看刀削面是饱眼福”。刀削面的调味讲究突出葱蒜姜,注意咸鲜,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味道真不错,我那时不上夜班,也曾跑到工地食堂去吃“王三毛”的刀削面。

说来刀削面起源于12世纪的山西太原,据《晋食纵横·名食掌故》记载:“刀削面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水煮面食,为面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特别是晋中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家庭主妇、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妇男’都会制作。”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刀削面,可谓是“面食王中王”。

在汉口,以前晋商较多,1946年在汉口兰陵路经营的平津馆,由于起用了山西帮名师掌勺,使刀削面进入武汉小吃市场。1952年,刀削面名师周名富在汉口三阳路开设了“三阳春”刀削面面馆,专营刀削面,品种有柳树叶、韭菜叶、皮带面(也称宽面),削片面、猫耳面。

周名富认为主要在揉面和削面的功夫,面要揉合上劲,削面要快速均匀,这样煮熟的面才有嚼劲。为此他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菜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

周名富亲自掌勺,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吃面之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网络图片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1961年在汉口友益街(人民剧院对面)开设的“国营山西刀削面馆,”上级主管部门指定周名富主持店务,掌勺经营。他的刀削面分两种,一是快炒,一是烫面。周老板还特别喜欢推荐快炒刀削面,称这种刀削面吃时配点小菜,一碗牛肉汤,保证齿颊留香,是一大享受。他的刀削面以牛肉面为主,对煮制牛肉汤十分讲究,每天选用新鲜牛肉,自上午7点多下锅,炖到近11点,煮至牛肉酥烂为止。这样牛肉汤浓、味重,另将烂牛肉也一起浇到刀削面碗内,其味醇厚。

小吃,能够名声大噪,主要靠其独特风味和一丝不苟的制作技艺。由于风味突出,极受欢迎,顾客纷至沓来,特别是在剧场看完戏,来一碗刀削面十分惬意。当时有名的京剧演员赵燕侠、李万春等人,凡来汉口演出,都必前往品尝。记得20世纪60年代,父亲带我到人民剧院观看中国京剧院来汉演出《杨门女将》,演出结束后,父亲特意去这家刀削面馆,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很有嚼劲。面汤也很鲜,我都喝个碗底朝天。



人民剧院。关耳摄

岁月不饶人,时间过得飞快。今年春节受朋友之约,又去人民剧院看汉剧《四郎探母》,不自觉地望着剧院对面,那个受人欢迎的刀削面馆早已消失,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和怅惘。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汉口

编辑:水手

声明: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相关内容

这个春节,江城旅游餐饮格外火爆 落日熔金 江城美如画 满是团圆和烟火气,江城春节消费市场年味十足 江城夜话 江城演出市场兔年“开门红”:13个演出场馆营业,超65场演出闹新春 江城“梅”开眼笑,周末来一场遇见“梅”好吧 春节期间江城医院门急诊量平稳,这些“节日病”占了大头 天气放晴,江城武汉又是风和日丽 触乐夜话:让AI替我写稿子还需要多久 触乐夜话:游戏里的奇特设定
再熬2周,四大生肖大显身手,福气满满,有钱有底气